8月12日的天津滨海新区瑞海物流中心危化品爆炸再次将化工行业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细数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化工爆炸事件,不得不令人深思,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到底是化工围城还是城围化工?无论是何种,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中,存在着摸不清底数、布局不够合理、监管力量薄弱、应急能力待加强的问题。这也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予以危化品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下面盘点过去一年内发生的化工爆炸事故
2015年7月16日
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1000立方米液化烃球罐在倒罐作业时发生泄漏后燃爆,无人员伤亡。
2015年6月12日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德纳化工厂。现场为环氧乙烷装置发生爆炸起火,并引燃周边三个醇类储罐(共6个,目前3个未起火),每个罐体容量约1000立方米。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2015年5月25日
江西省赣州市高新区泰普化学有限公司萜烯树脂生产线反应釜发生火灾。
2015年4月21日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厂区乙二醇装置T—430精制塔发生爆炸,一人轻伤。
2015年4月6日
福建省漳州市古雷的腾龙芳烃二甲苯装置发生漏油着火事故,引发装置附近中间罐区(2)三个储罐爆裂燃烧。经过复燃、扑灭、再复燃并引发新的罐体爆燃的火情反复,于9日凌晨2时57分被扑灭。
2014年6月9日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扬子石化公司炼油厂硫回收装置爆炸起火。
8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文,要求相关企业近期立即组织开展针对制氢站、制氨区、燃油罐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仓库、燃煤电厂储煤场和制粉系统、燃气电厂天然气系统等安全情况的检查。其实,石化爆炸早已频频发生,安全事故屡次曝光。
那么,国内石化爆炸为何频发?就目前来看,我国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产业布局不合理
许多地方对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项目把关不严、选址不当、安全防护距离不足,将这类企业建在饮用水源地、江河两岸、大城市等环境敏感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如果发生重大环境突发事件,其环境危害会非常严重。
工艺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化学品产业的特点是,企业多、规模小,技术、工艺、设备水平落后,能耗物耗高、产品回收率低、化学物质排放量大。许多老化工老企业设备陈旧、管理不善,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维护保养不力、运行不正常,容易引起污染物泄漏等环境问题。
企业安全管理松懈
我国污染种类日益复杂,涉及单位越来越广泛,危险化学品随意堆存、管护不严、运输不当等都可能引发环境事故。
应急防范工作滞后
一些地方政府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操作性较差,有的甚至没有预案。
环境执法监管不到位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大多数部门是从控制事故的角度进行管理,没有充分考虑事故引发的污染问题如何预防和处置。
缺少与群众的互动沟通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涉危企业对环境安全问题宣传不够,群众对环境污染事故危害的基本知识了解很少,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较差。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能让群众及时了解真象,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容易引起逃亡、恐慌甚至群体性事件。
(整理自财新网、能源大嘴)